2009年1月28日星期三

基金理财:不要杀会下蛋的鸡

三个月10%的收益,你要吗?   “三个月10%的收益,你要吗?”这句话是三大利好出台日(9月19日)中午,一位理财师在餐桌上问我的。他说:“从现在到年底,大约三个月,稳赚10%的收益,你觉得怎么样?”我犹豫了一下,说,还不错啊,这样换算成年化收益的话有40%,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已经很不错了。  于是,他笑着说:“那你在2000点买入一款ETF基金,到2200点卖出就可以了。你觉得从现在到年底,大盘有涨到2200点的可能吗?”我大笑:当然可能啦!作为笑谈,下午我并没有进行任何操作,此事就这样过去了。第二天,上证指数开盘即是2241.72点。10%的收益,轻而易举地错过了。  事后后悔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太低,再和理财师聊天,他说,这样波动的市场中,类似的10%的机会有很多,关键看投资者能否及时把握;更关键的是,把握之后能否及时出手,将收益锁定。“真正的高手,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等待机会,比如美国的次贷,比如利好消息的出台。”事实的情况往往是当人们手里有了10%的收益后,会将自己的预期调高,坚信自己能取得20%的收益,比如坚信大盘能涨到2400点。于是,再次被套。学着做高手,还是有些难度的。  你手里最多拿过几只基金?  一位理财顾问在理财沙龙上问现场的听众:“在座的各位都是做投资的人,说说你和身边的朋友最多时候手里拿过几只基金?”五只、八只,甚至十只的答案都只是令陆老师微微一笑。  最后,他讲起了自己遇到的一位客户的情景。  “有一位王大爷找到我,让我帮他看看手里的基金是不是有点儿多,应该卖几个。拿出交割单一看,王大爷手里的基金何止是‘有点儿多’啊,简直是太多了——一共有四十多只!王大爷的基金基本都是2007年买的,而且每只都是在申购期三万元买入,之后就再没动过。当时我一听,第一反应就是,银行的一线销售太强了,怎能这样给一位老人家推销这么多基金?”  陆老师接着说,王大爷用于投资的积蓄总计140余万元,2006年下半年在亲戚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关注基金,去自己存钱的银行咨询过几次之后,每次只要有新基金发行,银行的工作人员就给他打电话,听完推介他就来买,每次都买三万元。就这样,在王大爷的手中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“新发基金群”。  这样的客户,陆老师见过很多,每次见到都觉得很伤心。  后来,在陆老师的建议下,王大爷将这些基金按照公司整合,同一个基金公司的,选出业绩表现最好,风险等级符合其自身偏好的,进行基金转换,归纳合并。对于一些业绩表现一直不佳的基金(由于发行时大盘点位已经很高,建仓成本高)实施清退策略。陆老师特别建议,今年市场波动大,风险大,对于王大爷这样的年龄,要先做好个人保障才可以适当的尝试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,大部分的资金还是要集中在相对稳健的投资品种上。  不要杀会下蛋的鸡  李阿姨2007年在朋友的建议下买入了两只基金,到今年上半年,一只赚钱,一只赔钱。家里新房装修突然需要一笔钱,李阿姨必须卖掉其中一只基金,卖哪只呢?  李阿姨咨询理财顾问。王女士微笑着说:“我给你打个比方吧,你有两只鸡,一只每天下一个蛋,一个从买回来就没下过蛋。家里来客人必须杀一只,你会杀哪只呢?”李阿姨想了想说,杀那只下过蛋的吧。不然鸡还没下过蛋就杀了,太可惜。  王女士很惊讶,但依旧微笑着说,那杀了那只下蛋的鸡,家里就没有可以下蛋的鸡喽,就只有一只光会吃饲料的鸡,当然也可能在某天下蛋。这样你还会杀那只会下蛋的鸡吗?  李阿姨虽然还是有些不舍,但是基本上认同了理财顾问的观点。  很多人做投资的时候,都会犯这种错误,明知这个股票自买入就没涨过,还是舍不得卖,宁可卖掉赚了钱的。问他为什么,理由是,赚着钱的时候卖才开心,赔着钱的股票一定要等它赚钱了再卖。卖掉赚钱的,留下亏本的,这是很多散户的误区。  有人说,散户和机构的最大区别在于,散户总是记得让他赚过钱的股票,而机构则“有奶便是娘”。所有的股票、基金他们共同的名字都是投资品种,买入的目的是为了赚钱,而不是说,买入一只股票,我坚信它会涨起来,就一定要一直拿着,拿到它涨起来为止,以此来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。  其实投资的道理很简单,只是我们太忙于操作而忘了思考。但愿上述三个小故事能引起读者的共鸣。